通訊員 謝青含
都說“父愛如山”,但在漢陰縣漩渦鎮(zhèn)堰坪村,32歲的吳兆弟卻用自己堅實的臂膀,為癱瘓在床的父親吳衛(wèi)東,撐起了一座名為“孝義”的生命之山。
在吳兆弟2歲時,父親吳衛(wèi)東不幸遭遇礦難,導(dǎo)致終身癱瘓。貧寒的家境讓吳兆弟比同齡人更早褪去稚氣,喂飯、翻身、擦身,照顧父親的日常起居成了他童年里最熟悉的“功課”。除此之外,家中力所能及的農(nóng)活雜活他也主動承擔(dān),為爺爺奶奶減輕壓力。2016年,吳兆弟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重點高中,但畢業(yè)后,看著病榻上的父親和鬢角染霜的爺爺奶奶,他只能默默收起了對遠方的憧憬,毅然拿起工具,從零學(xué)起鋁合金門窗制作,以便維持家中日常開銷。切割機的火花映著他年輕的臉龐,也照亮了生活的希望。白天,他把加工臺搭在父親屋外的檐下,邊干活邊留意父親的動靜,遇到活多加班時就挑燈夜戰(zhàn);深夜里,父親稍有動靜,他便立刻起身查看,15年如一日,從未間斷。
如今單靠鋁合金加工的收入難以支撐家用,吳兆弟便在鎮(zhèn)上找了份電信崗位裝維的工作。隨著爺爺奶奶的相繼離世,所有的擔(dān)子便落在他一人身上。每天要騎半小時摩托車往返家中與工作地,早晨幫父親打理妥當后出發(fā),中午頂著日頭趕回家喂飯擦身,傍晚再踏著暮色歸來,寒來暑往,摩托車輪碾過鄉(xiāng)間小路,更承載著他對父親沉甸甸的責(zé)任。
從17歲到32歲,吳兆弟用15年的青春踐行著“孝”的責(zé)任,他用最樸實的行動和最堅韌的毅力,在青山綠水間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義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