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波 行甜
2019年1月11日,紫陽縣神農富硒有限責任公司為讓園區務工的貧困戶過上一個喜慶的春節,提前足額兌現農民務工工資并現場發放。該公司以現代農業園區為主體,吸引周邊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過去的一年,60余名貧困戶在這里務工,支付勞務費90余萬元。
這是紫陽縣“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的一個縮影。2017年以來,該縣積極響應全國工商聯“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號召,廣泛動員紫陽廣大非公經濟人士履行社會責任助力脫貧攻堅,并結合紫陽實際,開展了“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實現全縣139家民營企業及商(協)會結對幫扶133個貧困村全覆蓋。
兩年來,紫陽縣“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累計幫扶貧困人數44516人,投入產業資金5365萬元,公益捐贈917萬元,充分彰顯了紫陽“民企大軍”的扶貧擔當。
產業:變“輸血”為“造血”
29歲的高橋鎮深磨村貧困戶朱明才是名殘疾人,父親去世多年,母親也是殘疾人,一家人生活過得十分艱難。2017年,在紫陽縣開源富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幫扶下,他種植10畝富硒玉米,公司以1.6元每斤的價格回收3000余斤,同時享受公司分紅3000元,僅玉米一項當年即實現增收7800元。2018年朱明才又種植12畝玉米,預計總收入15000元以上。
根據該縣“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實施方案,開源富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結對幫扶高深磨村,以當地貧困戶種植的富硒玉米為原料,開發“深磨坊”玉米營養餐、金香玉米、金絲面和黃金玉米糝四大產品,通過種植、流轉土地等,累計帶動420戶1400余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為發揮企業幫扶效果,縣工商聯多次帶領企業老板深入結對幫扶村,召開對接會,引導企業與幫扶村找準結合點,根據企業特點和貧困村實際確定幫扶內容,制定幫扶計劃。
紫陽春、秦巴山、鼎龍茶業等16家茶企通過結對幫扶22個貧困村,共流轉土地5000余畝,改造老茶園12000余畝,新建茶園3000余畝,實現了“流轉閑置土地保增收、收購鮮葉促增收、代銷貧困戶土特產擴增收”的目標。天和藥業、綠康天龍中藥材、斌杰恒農業綜合開發3家企業發展中藥材種植輻射全縣6個鎮10個村,通過企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路子帶動增收。紫潤農業、神農富硒在全縣示范引領發展花椒種植,在全縣11個鎮24個村建立花椒專業合作社,實現企業和產品穩步發展、群眾穩步增收。
該縣通過“企業+X+農戶”方式,把貧困群眾嵌入產業鏈,激發了內生動力,凸顯了產業扶貧治本效應,充分發揮和展現了民營企業在產業扶貧中的生力軍作用。至2018年8月,全縣投入產業扶貧資金2000萬元,8000多戶32000余貧困戶受益。
就業:變“授魚”為“授漁”
“每個月在園區上班能掙2500元多,年收入3萬元以上。”紅椿鎮盤龍村1組貧困戶夏兆凱說。跟夏兆凱一樣,盤龍村還有8人在紫陽春富硒茶業有限公司茶葉園區上班,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愿望。
紫陽春富硒茶業有限公司位于紅椿鎮盤龍村,主要通過到村設點收購鮮葉,增加鮮葉收購量、延長夏秋茶收購加工、以流轉貧困戶土地建園、提供就業崗位等方式,提高貧困戶收入。公司通過不同形式帶動貧困戶458戶1809人,使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972元。
“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中,紫陽民營企業及商(協)會在結對幫扶村大力開展就業扶貧。紫陽郁禧園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寶康茶葉專業合作社、煥古莊園富硒茶業科技有限公司、秦巴山富硒茶葉有限公司、安康紫陽商會等都通過吸納幫扶對象進廠務工的形式,增加貧困戶收入。
通過開展“政企合作+全程免費+定向就業+收入保底+保障服務”技能脫貧模式,實施修腳足浴、特色烹飪、家政月嫂、電子商務、建筑勞務五大技能培訓,促進貧困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現了“學一門技術,富一個家庭”扶貧目標。其中修腳師培訓21萬余人,開辦修腳店5000余家,從業人員月均收入超過4000元,紫陽修腳企業經營收入達到40億元以上,帶動上萬貧困群眾實現增收。
目前,該縣“百企幫百村”就業扶貧方面參與企業達53家,幫扶貧困村67個,投入資金總額4988萬元,3000余貧困戶實現了就近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的夢想。
公益:拓寬扶貧廣度
“感謝遠元濟困慈善基金,圓了我的大學夢。”2018年考入咸陽師范學院的紫陽籍貧困學生蔡曉紅說,10歲時父母離異,她被寄養在伯父伯母家生活,今年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卻因學費生活費等問題犯愁。
好在遠元濟困慈善基金及時給予幫助。與蔡曉紅一樣,紫陽縣2018年共有163名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學子獲得“遠元濟困慈善基金”幫助,每人每年5000元,共計81.5萬元。此前,遠元集團還向雙橋鎮中心學校和毛壩鎮岔河村捐助134萬元,用以解決學校和村上的困難。
民企聯心建新村,真情幫扶暖人心。在“百企幫百村”的戰場,紫陽縣愛心企業及商(協)會唱響了一曲曲企業幫扶的鄉村“贊歌”。遠元集團、安康紫陽商會、安康西安商會、紫陽青創協會、紫陽縣麗姐助學公益服務中心、紫陽縣茉莉愛心聯盟等充分發揮商(協)會作用,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捐資助學、扶危濟困。縣青創協會組織多家企業助學助困,累計捐資6.3萬元,聯系江蘇省青基會捐款30萬元援建小河希望小學;麗姐助學基金共開展公益項目30余個,累計捐贈金額141萬余元,其中資助學生464名,資助金額67萬余元。
該縣還以“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為抓手,引導全縣非公經濟人士積極參與“光彩事業”等活動,目前已累計籌資302萬元,對1000余名貧困學生進行了資助。